“大家都喊养老床位不够,其实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解决养老行业护理员工的短缺问题,可能更迫切一些。”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乔毅皓说。
从行业主管单位角度,杨浦区民政局的副调研员汤恒发同样认为,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短板,已经成为摆上台面的一个问题。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过硬又稳定的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和增加养老床位同等重要。
招人从江浙沪到陕甘宁
养老护理这行里的从业人员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主,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进养老院工作之前除了生活经验,对老人的心理需求、特殊照护等都没有专业知识。从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来看,全院250人的队伍,“60后”有160余人,“80后”和“90后”加起来才30人。
乔毅皓回忆,2007年她刚进入福利院工作时,一线护理员一般都来自周边省份。近几年,除了护理员整体比较难招以外,来自江浙一带的护理员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来自安徽、四川、陕西、山西等距离上海较远的省份。
“招护理员从江浙沪招到了陕甘宁。”乔毅皓感慨道,“太远的其实并不合适,多少跟老人语言上的沟通会有些问题。”
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公办养老机构,杨浦区社会福利院2012年、2013年,一线护理员的流失率在30%,近两年有所下降但也基本维持在25%左右。
“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
除了常规对区域内养老机构护理员进行培训以外,杨浦区也作了一些探索。几年前,杨浦区民政局就开始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专)、江西省民政学校(中专)等学校合作,采用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模式,共同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专业的学生。
从去年开始,首次以合同文本形式“固定”了这样的合作。纳入“订单式”培养的学员,除了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外,还需学习双方共同开发的订单课程,并冠名为“杨浦区院长班”。
在为期3年的学习期间,采用现代学徒制双元培养模式,在校学习和在机构见习实训交替进行。除了正常在校学习时间外,前两个学年都有3-4个月在上海见习实训的机会,最后一年则需进行为期5个月的机构毕业实习。杨浦区向学员提供学费资助以及往返路费,学员毕业后在区民政局指定的机构工作满规定年限。
在汤恒发看来,这班养老护理专业的就业“直通车”,主要就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把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培养成“科班”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