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大学习领航计划活动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其中,“七十五载薪火传承,千秋伟业奋斗有我”——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共收到1339所高校报送的5007份作品,我校教师谌湘闽、虢晶、王琼指导的作品《焕彩非遗,薪火“湘”传》荣获特等奖。“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共收到来自1006所高校报送的3134份作品,我校教师黄赛兰、刘满萍、李秀娟指导的《青春问道》荣获短视频组一等奖;李秀娟、刘满萍、黄赛兰指导的《那束光》获得长视频组二等奖。
作品《焕彩非遗,薪火“湘”传》聚焦新时代如何推动非遗“养在深闺人‘也’识”,让非遗文化“出场又出圈”“走红又长红”这一热点话题,组建焕彩非遗少年团,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从常德河街出发,聚焦湖湘非遗发展,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采用AI数字人对话、非遗技艺人采访、非遗技艺体验等方式,从“‘湘’随足迹”“‘湘’知两创”“‘湘’助出海”“‘湘’遇青春”四个篇章入手,开启一场独具湘风楚韵的“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大家在旖旎之间、古今之间、中外之间、你我之间体悟非遗之美,激活非遗之蕴,拓展非遗之力,共筑非遗之兴。
作品《青春·问道》围绕“信仰”主题,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第二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知识内容,聚焦学生“新时代青年为什么要坚定信仰、如何坚定信仰”的思想困惑,以校内红色文化场馆的实践教学为切入点,采用主题混剪、时空对话的方式展示六位湖南革命人物(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彭德怀、罗荣桓)的故事,由点到面进而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的伟大瞬间,以此让青年在聆听历史回响的过程中领悟奋斗者们心中的信仰,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接续奋斗中坚定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品《那束光》讲述了阿翠追梦圆梦的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篇章一遇光追梦:童年阿翠遇到了给她带来快乐和希望的“社工”大学生小秦。在小秦的影响下,她种下了梦想的种子。篇章二迎光启航:阿翠考上了社工专业,梦想开始启航,通过移动思政课堂,坚定了她做社工人的信心和决心。篇章三逐光前行:通过参加暑假社会实践,阿翠他们成功帮助了乐乐一家,这让她看到了社工专业的价值和力量。篇章四发光圆梦:阿翠毕业后回到农村,成立首个农村社工站,用社工之光照亮更多的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上千所高校积极参与,成为全国高校备受瞩目的思政课主题创作活动。三项作品的获奖,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团队实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有力彰显,充分展现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成效、思政课教师和广大学子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更多优秀思政成果的涌现不断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一审:谌湘闽、王琼
二审:罗珍
三审:王开生
图:谌湘闽